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是网络安全也成了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那些有着商业数据的企业电脑,更要注意上网安全常识,不然病毒会对我们造成严重的威胁。 免费WiFi“会偷钱”、诈骗电话背后运营商是推手、微信AA收款有陷阱、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不断深入, 全新的安全威胁也如影随行。 在上周日的央视3·15晚会上, 互联网、移动通信领域的各类骗局被大量曝光, 让不少消费者心头一惊:看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还真不是件小事。 毫无疑问, 这些骗局的背后无不有着利益的驱动, 同时也存在不少相关企业的管理失责甚至推波助澜, 但对消费者来说, 呼吁更严格的监管固然重要,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也同样不可忽视, 那么, 对于这些在央视3·15上被曝光的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防范呢? 避免在公共WiFi下网购 黑客可利用虚假WiFi盗取用户的手机系统、品牌型号、自拍照片、邮箱账号密码等各类隐私数据, 这可不是虚构的事情。 根据央视曝光的情况, 目前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网络中就存在不少“钓鱼WiFi”, 一不小心, 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会落入这些居心叵测的人手中。 那么,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所有的公共WiFi都要拒而远之呢?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 当用户邮箱账号密码被黑客获取后, 的确可能会导致私人邮件、商业邮件的泄露, 还会导致通过邮箱注册的微博、网站以及网络支付账号密码泄露, 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而当前各大商场、饭店、酒店、娱乐场所均提供免费WiFi上网服务, 很多手机用户也已经习惯“蹭网”, 因此保障WiFi上网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据360手机安全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WiFi安全绿皮书》显示, 在全国超过1亿个家用WiFi中, 有超过400万的家用WiFi使用了简单的数字组合弱密码, 而这种弱密码在15分钟内即可破解成功。 而相比家庭WiFi, 连接公共WiFi更容易掉入黑客陷阱, 遭受财产损失、账号安全、隐私泄露等威胁, 广大手机用户在蹭网、连接打着官方名称的WiFi时, 都应提高警惕。 对于日益严重的虚假WiFi现象, 腾讯手机安全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先行业内应该建立免费WiFi安全接入标准, 其次手机用户连接免费WiFi可先通过手机安全软件进行网络安全检测, 而广大手机用户“蹭网”要谨慎。 用户在公共场合使用免费WiFi时, 不要登录没有密码的WiFi, 尽量不要在公共WiFi下网购或登录网银、第三方支付平台, 防止用户个人信息、重要账号、密码泄露等。 此外, 也不要使用一些破解WiFi密码的手机工具, 谨防被此类工具盗取隐私。 多种手段验证诈骗电话 在央视的3·15晚会上, “透传”一词一夜走红, 这本来是电信领域的专业术语, 但和一些不法呼叫中心的“改号”(学名:虚假主叫)行为相结合, 却成为骚扰电话、诈骗电话日益猖獗的温床。 对此, 日前工信部已经责成三大运营商和所在省市的通信管理局展开调查, 而被曝光的移动、电信、铁通等运营商也相继公告称一旦查实将严惩, 不过由于目前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 整治效果如何我们还不好判断。 这种情况下, 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保护自身的权益呢? 办法当然是有的。 据安全专家介绍, 对于此类被“透传”的骚扰电话或者诈骗电话, 回拨验真是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 因为不少骚扰电话、诈骗电话都是通过电脑拨打出来的IP电话, 直接回拨的话是无法接通的。 此外, 智能手机的用户更是可以通过安装一些第三方应用厂商提供的防骚扰电话软件进行智能化识别。 “例如搜狗号码通、360安全卫士、小米黄页等软件都提供了这种功能。 ”MIUI黄页产品经理齐云飞告诉记者, 这类软件提供的电话标记功能大多建立了云端数据库, 可以将用户标识的骚扰电话号码的信息存储在云端, 在有电话呼入的情况下进行比对, 从而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不仅如此, 据介绍, 目前这些互联网安全厂商还正在开发号码呼入的同时进行联网询问号码主人是否在进行呼叫的验真功能, “这主要针对的是银行、信用卡中心等社会机构, 虽然成本比较高, 但安全防护的效果也更好。 ” 另外, 有关政府部门也反复强调, 110、119等公共号码是不会主动呼出给用户的, 而那些有着明确区号前缀的110等号码百分百都是骗局, 对此普通消费者也要时刻谨记, 以免上当受骗。 安全软件搞定手机病毒 其实除了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种种信息安全问题之外,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 手机病毒、木马也正在成为个人用户信息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 近日, 就有不少手机用户反映, 一种名为“10086积分兑奖”的新骗局正在流行。 对此, 猎豹移动安全实验室的专家表示, 这其实是诈骗分子利用钓鱼网站引诱用户提交个人信息, 并下载手机病毒的典型案例, 一旦用户的手机中毒, 其银行卡的里的钱就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通过捆绑第三方支付转移。 不仅如此, 今年3·15前, 广州警方成功抓获的“相册”新型手机木马病毒也相当可怕。 据披露, 该病毒的制作者何某利用笔记本电脑、短信群发器工具, 已经控制了1.2万台手机, 盗取400多万条手机短信。 除了短信钓鱼之外, 年轻人热衷的社交网站、大型网游中也同样有不少盗号的木马病毒触摸, 这些骗局的手法也惊人相似, 都是通过隐藏聊天界面, 向用户弹出网络异常或者钓鱼登录框, 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 从而盗取其账号及游戏装备。 对于这些“横行”的木马、病毒, 腾讯网络安全专家表示, 当用户收到可疑的短信时, 最好不要轻易打开其中的网址链接, 不要填写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不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安装软件;注意保护好身份证号码、常用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不要泄露给陌生人;其次, 手机用户应养成使用安全软件来保护手机安全的良好习惯, 用户在接到“网购退款”、“航班改签”等电话诈骗和短信时需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上面是电脑上网安全的一些基础常识,学习了安全知识,几乎可以让你免费电脑中毒的烦扰。
|